栏目导航 

延安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7-08-04 11:27    作者:wang
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契机,按照“我国向西开放总体战略要求”,深度挖掘延安市作为中国革命圣地这一独特优势,立足延安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借助不断优化的交通区位、不断增强的旅游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区域经济地位和城市品牌形象等要素,全力盘活一切现有服务业资源,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加入到服务业大军中;大力发展一批现代化、创新性服务业业态,高标准引进一批高、精、尖型生命力旺盛的现代服务领军企业。将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工业与传统服务业进行充分和有机融合,丰富服务业业态和种类,从而提升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积聚城市人气,增强城市竞争力。力争到“十三五”末将延安市建设成为宜居宜商的品质型城市、宜游宜玩的休闲型城市、便捷畅通的智慧型城市。
 
二、发展定位
 
立足延安市的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基础,以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延安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确立延安市的新定位,在新的定位下指导延安市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此对延安市总体发展定位:
 
我国黄土高原腹地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连接关天与呼包鄂榆两大经济区的核心商贸枢纽城市
 
三、战略导向
 
(一)由内向型服务业向服务业国际化方向转变
 
立足延安市现有的传统服务业基础,在当前服务业主要瞄准本地市场、国内市场的状态下,积极转变发展战略,将市场瞄向国际,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重点推进旅游、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开放领域,推动延安本地服务业进行国际化发展。实施开放战略,积极实施国际化,针对国际外来人口,提供国际化接待服务、金融服务、语言服务、导游服务、制造业外包服务等。
 
(二)由地方性服务业向区域性服务业方向转变
 
当前,延安市服务业本土性较强,大部分服务业市场仅面向延安市本地,或者服务业场所在延安市本地,这与延安市作为陕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可积极转向区域性服务业发展战略,将市场主体走出延安,对接西安,面向陕西,并走出国内,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培育一批信息服务业,加快第三方物流业和知识密集型、技术创新性服务业发展。
 
(三)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方向转变
 
针对延安市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的特点,在当前信息产业发达、物流交通便捷的新时代,应积极转变服务业发展战略,逐步转向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战略趋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现代化的商业形态去提升服务业发展层级,提高服务业档次和水平。
 
(四)由单一的生活型服务业结构向多元的服务业结构进行转变
 
当前,延安市生活型服务业占据服务业60%以上的比重,服务业结构单一,缺乏应有活力。通过积极转变服务业发展战略,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业结构,大力提高生产型服务业、社区型服务业比重,促进服务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四、发展突破口
 
(一)发展对外经济,依托外部经济带动服务业发展
 
借助丝绸之路发展契机,依托延安市作为中国革命圣地这一品牌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合作。将延安市打造成中国陕北对外的窗口城市,中国对中亚、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合作交流城市。重点促进中外商贸流通合作、信息产业合作、互通旅游合作、制造业外包合作、第三方平台合作等业务,不断横向拓宽延安服务业的范围和领域,纵向延伸延安市高端服务业的层次和能力,以此充分激发延安市服务业发展活力。
 
(二)强化平台建设,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引领服务业发展
 
在延安市现有文化旅游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的范围和层次,着力打造一批与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接轨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重点谋划汽车主题公园、城市欢乐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科技博览服务集聚区、假日野外拓展体验服务集聚区等一批专业化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城市发展的新亮点、新活力。
 
(三)完善商业中心,依托现代商业促进服务业内生发展
 
在延安市中心街等一批繁华商业街的基础上,与国内大型电商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在老城区、延安新区、人口密集地区,大力引进一批淘宝、京东、国美在线、易迅的实体体验店,重点强化主题店、连锁店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大型地产商的群带发展效应,充分提升延安市现有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做大服务业的基础规模。
 
(四)突出旅游产业发展,依托旅游业提升城市品牌和人气
 
发挥延安市革命圣地、黄土风情、历史人文、生态景观等特色旅游风光,人文历史等优势条件,进一步挖掘、提升和打造,强化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进一步优化交通、通讯设施,改善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化景点消费结构,最大限度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五)提高城市基础水平,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智能化发展
 
积极打造“智慧延安”。以延安市大型社区为基础,以城市公共服务为主体,以企业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政府推动为突破,选择一批高端社区作为智能城市发展的试点,充分依托移动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建设一批智能化社区。通过智能化社区为点,以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化为面,构建点面相结合的智能城市发展体系,从而推动延安服务业向智能化发展。同时,利用延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考虑在新区发展云计算产业。
 
五、发展思路
 
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紧密贴合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立足地域风情、历史人文、红色文化等特色,抢抓丝绸之路发展契机,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定位,以项目为支撑,以集聚区为承载,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引导,以对外开放为方向,努力夯实传统服务业发展基础,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地位,涉足创新型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服务业发展理念,构建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以社区性服务业为补充的延安服务业发展体系,推进延安服务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新方向发展,着力推动以非营利性服务业为主体向以盈利性服务业为主体进行转变,形成延安都市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引领和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核心力量。
 
六、空间发展格局
 
根据延安市路网空间结构特点,结合延安市各县资源禀赋特征,积极发挥区域集聚效应,规划延安市现代服务业按照“三心二轴、四区五极”的发展格局进行发展。具体为:
 
三心:打造一主两副共三个中心,即将宝塔区,安塞和甘泉进行一体化发展,打造延安市服务业中心;同时打造黄陵县服务业副中心和子长县服务业副中心。宝塔、安塞和甘泉实现一体化发展,承担文化旅游、会展会议、城市服务、现代物流、中介代理、金融服务等多种综合服务职能;黄陵县是延安市形象门户城市,要按照副中心城市标准进行打造,构建文化、商务、旅游以及城市服务职能;子长县服务业按副中心城市打造,构建文化、商贸、居住等城市服务职能。
 
二轴:沿包茂高速和青兰高速,打造两个延安市服务业经济发展轴,构建形成我国南北中轴线和省际东西轴线上的特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能源服务核心轴。
 
四区:打造四个服务业连片区。即志丹和吴起服务业片区,主要以能源化工服务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为主;延长、延川、子长服务业片区,突出黄土风情旅游以及特色陕北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为主;宜川、黄龙服务业片区,突出发展生态性服务业;富县、洛川服务业片区,突出农家休闲果园体验及特色农产品流通为主导的服务业。
 
五极:打造五个服务业极点县。建设洛川、黄陵、宜川、吴起、子长5个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力强的服务业极点。
 
七、发展目标
 
以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以社区性服务业为补充,加快构建延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引导延安现代服务业向附加值更高、功能体系更全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延安市服务业总量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载体蓬勃发展,服务业体制更加完善,服务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吸纳人口就业的重要生力军。
 
(一)扩大服务业总量
 
力争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工业增速,到202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8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以上。新兴服务业功能明显增强,传统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有较大改善,城市价值得到较快提升,城市知名度具有较大影响。
 
(二)优化服务业结构
 
2020年实现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培育服务业载体
 
继续培育形成100户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继续重点抓好10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新增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2个以上,新增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10个以上,形成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
 
(四)增加就业岗位
 
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年均增长3%,到2020年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50%,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新增就业量的70%,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五)创新服务业体制
 
引导推进服务业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创造包括融资、用地和税费政策以及财政体制等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切实提高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形成科学的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